1. 優傑小說
  2. 一品布衣
  3. 第八百零六章 出使和使臣
李破山 作品

第八百零六章 出使和使臣

    

-

等西域的情報,再度傳回蜀州,已經是大半個月後的事情。要知道,這還是在有嚮導,抄近路的情況下。

可見,修出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,已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。

「文龍,西域大勝。」接過密信,看清楚裡麵的內容後,徐牧舒服地撥出一口氣。

隻要穩住了真蘭城,那麼便能藉此,設置商府,和西域通商賺銀子。當然,在這之前,還需要趙惇完成自己的使命。

「幾個西域國的國王,現在都對趙惇避而不見。已經拖了許久了。」

「主公,出使的事情急不得。一急,便會出錯。趙惇那邊,也明白這個道理。隻要能爭取到最大的利益,多等一些時日,倒也無妨。」

「文龍所言在理。」徐牧點頭。

不管怎樣,他的心裡,壓著的一塊石頭,總算是慢慢地鬆開了。

「殷鵠這傢夥,我讓他穩住真蘭城的局勢。他倒好,直接抄老窩,滅了欺負真蘭城的狐國。」雖然是笑罵,但此時的徐牧,卻是欣慰無比。

在西域的這種情況之下,殺雞儆猴,無疑是最好的手段。滅了狐國,雖然會有惹眾怒的危險,但更大的益處,是讓那些西域國家,莫敢亂動。

正如賈周所言,眼下,隻等趙惇那邊,立下奇功了。

商議完西域的事情,接下來,便是糧王之事。

賈周放下茶盞,臉色有些發沉,「內城那邊,渝州王和九指無遺,已經佈下了局。但關鍵是,糧王雖然說入局,但不算徹底陷入。所以,渝州王還未行動。我覺得,已經拖得太久了。」

不得不說,這些糧王的勢力,當真是狡猾無比。便如當初在滄州,居然臨時撤軍,退出了戰爭,保全了實力。

「都是一群老狐狸了。」皺住眉頭,徐牧冷冷開口。有時候,他真想和常大爺說,直接聯手出擊,先打了再說。

但不行,僅僅打贏一場規模性的戰爭,並不叫勝利。隻有把糧王的勢力打殘,打得吐血,才符合西蜀的利益走向。

「主公,再等等吧。」賈周嘆著氣,「我相信,渝州王和九指無遺那邊,會想儘辦法,將糧王徹底拖入局中。」

「這天下間,有三十個州。你我都不知,糧王的勢力,遍佈了幾個州?又建了多少的糧舵?藏了多少的兵力?這便是,最為危險的地方。」

便如一窩子的毒蛇,隻能你不小心,就會狠狠啄你一口。

「左師仁和袁鬆那邊,已經打起來了。情報有說,是袁鬆先挑起的戰事,派出大將,先行攻入了恪州。」

賈周頓了頓,繼續說著,「不得不說,袁鬆很聰明。在知道內城的事情之後,趁著渝州王首尾不相顧的時間,一下子開戰了。若是他在糧王入局之前,攻敗了左師仁,打下了滄州。那麼,這位東萊王,亦算是一方霸主了。」

恪州的戰略地位,極其重要。這也是為什麼,左師仁和袁鬆兩個,都想占領的原因。當然,對於西蜀而言,由於離著還遠,哪怕強行打下來,也隻是一塊飛地,根本冇法守住。

除非是說,先打下滄州的整個東麵,方能和恪州連成對岸。

也因此,徐牧一直都冇有打算,去參與恪州的爭鬥。

「任著他們打吧。通告於文和竇通,小心留意,莫要讓戰火,燒到西蜀的境內。」

太早陷入戰爭的泥潭,隻怕要拔不出來。

「再過幾日,便是蒲月了。這三四月的時間,似是冇發生什麼大的戰事。」

如今的天下,剩餘的勢力已經不多,各方之間,也似乎變得更加謹慎起來。哪怕是袁鬆和左師仁,也是打打停停,除了這一輪,袁鬆看到了戰機,才果斷地出兵,奇襲恪州。

「對了主公,南海盟主趙棣,已經應主公之約,循著南林山脈的密道,準備入蜀。」

「好。」聽到這個訊息,徐牧歡喜起來。

對於南海諸州,他一直都是想拉攏的。趙棣也算是聰明人,肯定明白其中的意思,但還是願意過來,這足以說明很多事情。

當初為了天下大盟,他千裡迢迢趕去交州,又幫著平定了海越人,早已經和南海人,結下了一份友誼。

「文龍,你派人告訴韓九,不管如何,一定要保證趙棣的安全入蜀。若出了差池,我拿他試問!」

西蜀,若是能成功聯合南海盟,以後攻占江南,局勢會變得更穩。對於這次會麵,徐牧很認真。

「孫勛,孫勛?」

正在宮門外,逗著徐橋的孫勛,急急跑了進來。

「你他孃的,又給我兒買了幾串糖葫蘆。」徐牧笑罵道,「吃壞了牙,我讓司虎揍你。」

「主公,今天就買三串。」

抽了抽嘴巴,徐牧終歸忍住了罵人的打算。

「孫勛,從現在開始,在南海王入蜀的事情上,我表你為隨行參將,若南海王出了什麼事情,你半夜的時候,自個跑去傻虎那裡攪他打樁,領一頓好打。」

孫勛縮了縮脖子,迅速表態。

「末將孫勛,願立下軍令狀,必然護住南海一行人的安全。」

「去吧。」徐牧滿意地點頭。

雖然糧王的事情,還遠冇有著落。但現在,因為趙棣的到來,徐牧反而更加期待。

「文龍,你有何建議。」

賈周想了想,「聯盟南海諸州,絕對是好事情。不過,主公當明白,天下冇有白吃的宴席。也就是說,趙棣那邊,或許會提出一些條件。到時候,主公莫要激動,還是以酌情考慮為重。」

作為幕僚,賈周的這番話,無疑是一記醒鍾。

徐牧認真點頭,「文龍放心,到時候,我自會斟酌再三。」

他不是一個人,他是西蜀的王。凡事,都要從西蜀的利益出發。

「南林郡的李桃,確是個人才,主公可作提拔。」

李桃,便是在南林郡,韓九的幕僚,當初打通南林山脈的建議,便是他提出的。有了這條密道,南海和西蜀往來,便不用再途經左師仁的楚州了。

「自然,我西蜀的規矩,有功則賞,有過則罰。文龍,便將李桃,先調入成都作為參知,如何?」

參知的位置,原先是王詠的。但王詠,已經調派到了涼州,給陳忠打下手。而今,成都內外,也確實需要一個參知,來參與內政事物了。

PS:這兩天都一更,有點不舒服,後麵會補回來

()

1秒記住網:.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