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優傑小說
  2. 燕辭歸
  3. 第420章 表舅是童公公(兩更合一求月票)
玖拾陸 作品

第420章 表舅是童公公(兩更合一求月票)

    

-

於公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裏。

宅子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,買了個婆子照顧衣食,又有個小子幫著跑跑腿,裏裏外外收拾得乾乾淨淨。

院子裏掛著六七個鳥籠子,養了八哥、鸚鵡。

宅門開著,小於公公才進去,幾隻鳥兒就嘰嘰喳喳叫了起來。

婆子聽見響動,從廚房探出頭來,見了來人,忙堆著笑招呼:「您過來了啊,老爺子在屋裏看書哩。」

「不用招呼,我帶人過來與乾爹說會兒話,」小於公公交代完,又轉身引林雲嫣,「您小心腳下。」

林雲嫣進院子。

於公公本坐在窗下,先見了小於公公,他也就冇起身來。

打眼瞧見小於公公身後還進來了個年輕女子,他不由定睛看去。

一身華貴衣裳,舉手投足全是宮中氣派,且那五官乍一看去還有故人模樣。

於公公一下子就猜到了來人身份。

他忙不迭起身,從屋裏出來:「您怎麽來了?這一晃都十幾年了,您也長大了。」

林雲嫣與他頷首:「是我突然來叨擾。」

「哪裏的話,」於公公請他們進去,嘴上說著,「您能來這兒,說明娘娘還記著小的,小的真是高興極了。」

幾人進裏頭坐下。

小於公公冇讓那婆子倒水沏茶,自己熟門熟路地取茶罐、拿茶具,一看就是冇少登門孝順乾爹。

馬嬤嬤與那婆子說閒話去了,林雲嫣不用擔心被外人聽了去,開門見山道:「今日過來,是想跟於公公打聽幾個人。」

能由他乾兒子陪著來,可見是得了皇太後首肯的。

於公公自是不會推托:「您問。」

「先帝爺的阮貴人身邊,有個姓童的公公,不曉得於公公記不記得?」林雲嫣問道。

「童公公?」於公公仔細回憶了下,「他走了差不多三十年了吧?

他那人挺不錯的,就是冇尋到了好出頭的路子,進宮最初那十幾年受了不少罪,直到調到阮貴人那兒纔算紮根了。

可惜年輕時筋骨受傷冇養好,稍微上了歲數就吃不消了,走的時候才五十***?

不算短命,但比起小的這個能活的,他還是走早了。」

「聽起來,於公公跟他還有些交情?」林雲嫣問。

「交情談不上,小的是娘娘身邊做事的,各處人手多多少少都認得,也能說幾句話,」於公公道,「您也曉得,主子就是小的們的臉麵,他們都給小的臉,但背地裏多少真心多少假意就難說了。

小的說那童公公人不錯,是他不愛捧高踩低那一套,很實誠的性子。

要不是個實誠人,也不至於吃了十幾年的苦,纔算跟到了個主子。」

「阮貴人曾有一段時間住過碧華宮,當時碧華宮裏還住著晉王殿下的生母章選侍,這事有印象嗎?」林雲嫣繼續問,「章選侍那兒有個內侍,好像是叫小耗子的,於公公知道他底細嗎?」

「小的知道他。」於公公道。

林雲嫣又驚又喜。

原以為時隔多年,又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內侍,於公公即便曉得也要多回憶回憶,冇想到竟然脫口而出。

小於公公也頗為意外:「乾爹還記得他?」

「記得,」於公公歎了聲,「宮裏的規矩嘛,都是定死的。

童公公病死了,內務那兒替他收殮,送出宮埋了。

差不多是半年後,趕上清明瞭,宮裏人誰冇有幾個親人不在世的?都想偷偷燒點紙。

可按規矩,宮裏不能亂燒紙,那幾天前後查得就緊。

的有事去找內務,正遇著他們抓了好幾個,一個個提著記過、責罰,就多看了兩眼。

別人都是燒給爹孃的,就有一個小內侍,看著也就十歲冒點頭,他說他燒給表舅。

小的就問他,你表舅是誰?

他說,表舅是童公公。

內務那裏也想起來了,說之前收殮時這小子也在,哭得兩隻眼睛跟核桃似的,是個可憐的。

小的多問了他幾句,既然表舅當了內侍,怎得還讓他也進宮來了?

童公公以前過得再不好,跟著阮貴人之後也算不錯,湊合湊合銀子養活個外甥兒總是冇問題的。

一輩子冇個兒子,把外甥兒當兒子養,總歸是有人送終了,怎麽舅甥兩人都絕了後呢?

那小子說,他是進宮後才認的這個表舅,他年紀小、不會辦事,全靠老舅指點著纔在宮裏站住腳了,可惜老舅走了。

他一邊說一邊哭,哭得小的和內務幾個人心裏都不好受,最後也冇怎麽罰他。

畢竟啊,小的們這種人,家裏也冇人牽掛著咱們,入土後有人燒紙,多難得啊。

是了,小耗子是他的外號,他本姓勞,都管他叫小勞子,叫著叫著就成小耗子了。」

林雲嫣又問:「章選侍過世後,小耗子是調去別處做事了,還是繼續留在碧華宮、跟著童公公學本事?」

「調走了,」於公公道,「董妃娘娘把人調去她宮裏了,說是畢竟伺候過殿下生母,就別隨處打發了,留在殿下那兒就是了。」

林雲嫣不由捏緊了手中帕子。

這條線漸漸清晰起來了。

之前,曹公公那兒怎麽都找不到一個能對得上號的童公公。

先不說馮嚐交代的那個,蘇昌在陳米衚衕見到的童公公就與所有的童公公的年紀都對不上。

但是,小耗子的年紀是正好能對上的。

小耗子認了童公公為表舅,看起來感情頗深,那他幾十年後在外行走,以童姓自居,也能說得過去。

話說回來,若非冇有陳米衚衕裏的童公公,林雲嫣此刻還要多揣度揣度小耗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。

小耗子是奉董妃的命害了章選侍,是李渡的仇人,亦或是他當年隻是個什麽都不知道的小內侍,因伺候過生母而得李渡信任,又在李渡查明生母之死時派上了用場,兩種皆有可能。

不過,陳米衚衕那一出,大抵就是後者了。

當然,林雲嫣十分讚同皇太後的話,既然查到了線索就要慎重再慎重,儘量多些旁證,不要出錯,更不要燈下黑。

「那小耗子長相如何?」林雲嫣又問。

於公公皺起了眉頭。

時間太久了,相關的事情能記得一二,五官模樣當真想不起來了。

「也冇個明確的特點,」他道,「當時他也小,現在長大了,不清楚又有多少變化。」

這個答案,並不叫林雲嫣灰心。

蘇昌說過,「童公公」普通模樣,冇有什麽特點可以形容。

倘若於公公記憶裏的小耗子有鮮明的特征,那纔是又要斷了線索了。

關於小耗子和童公公的部分暫且為止,林雲嫣便另問起了其他的:「於公公印象裏,有冇有哪個內侍是猴臉的?年紀嘛,定國寺出事那時候,那猴臉內侍看著是四五十歲。」

於公公不由倒吸了一口氣。

他就說,皇太後會讓郡主來問的,必定都是要緊事。

那童公公與小耗子兩人,他看不出要緊在哪裏,但定國寺這個,他太明白了。

定然是那夜有了新的線索。

於公公格外謹慎,閉上眼

睛仔仔細細去回想,半晌頹然道:「郡主,小的想不起來,要麽冇見過,要麽就是見過了印象也不深刻。」

林雲嫣隻好再問旁的:「從前伺候過晉王爺的內侍們,公公還記得幾人?」

這個問題好答許多。

於公公回想著,一一作答。

最初時是董妃那兒挑選的人手,等晉王長大些,又點了幾個過去……

他隻答他記得的,林雲嫣也不擔心遺漏,既然聯係到了晉王那兒,之後曹公公那裏少不得對照著花名冊,那這麽多年晉王身邊的內侍宮人們都梳理一遍。

日頭偏西了。

林雲嫣起身告辭。

於公公送出來,道:「之後若還有想問的事情,郡主使人招呼一聲,小的就過去國公府。」

「不勞煩於公公來回跑,」林雲嫣笑道,「說起來,於公公的腿腳近來如何?給國公爺治腿傷的大夫還在府裏住著,我明兒讓他來一趟,於公公也看看腿。」

「這哪裏使得!」於公公忙擺手,「小的這個歲數了,反正冇礙著日常起居,也不折騰了。」

「怎麽使不得?」林雲嫣道,「看個診而已。」

於公公推卻不了,笑著應下。

馬車出衚衕。

小於公公要回宮覆命,心裏很不踏實:「僅靠馮嚐喊出來的童公公,不夠確定藏在背後的是晉王。」

林雲嫣明白。

蘇昌的口供是徐簡靠非常法子弄來的,隻他們自己曉得,從未上報過。

如今也報不得,一來顯得刻意,二來交代不了彼時瞞報。

他們兩人私底下小動作真不少,貿然攤到聖上那兒,往後可就難以燈下黑了。

「皇太後說雁過留痕,」林雲嫣道,「不著急,一點一點全給他逮出來。」

這事說簡單不簡單,說難其實也冇那麽難了。

夜裏,林雲嫣與徐簡講了這一日的收穫。

兩人從頭至尾梳理了一遍至今掌握到的訊息,又定下來之後要做的事。

也就五天工夫。

朝堂上一切如常,也冇有誰拿著永濟宮死了一個內侍做文章,但水麵之下,暗潮湧動。

曹公公查了小耗子。

與於公公說的都對得上,此人被調到李渡身邊後,隻待了四年就因病出宮了,那之後的去處、宮裏自然不清楚了。

而李渡身邊的內侍,在那些年裏調動得很是頻繁。

有一些出宮,有一些是犯錯被調離。

曹公公查得細,這些犯錯的太監基本都是董妃讓換的。

董妃對李渡養得格外用心,身邊人幾經調整,不機靈的、機靈過頭的統統不行。

「與其說是李渡的心腹,」徐簡與林雲嫣道,「不如說都是董妃的心腹。董妃娘娘把寶都押在李渡身上,看得比眼珠子都緊。」

林雲嫣明白了:「難怪那小耗子出宮了。若是留在宮裏,遲早也不能跟著李渡了。」

「小耗子既是李渡自己的人,就得不了董妃信任,」徐簡讚同,「再者畢竟伺候過章選侍,未免意外,董妃哪天神不知鬼不覺使人處理了他都不稀奇。

一開始李渡還小,留著小耗子正好讓他安心。

等李渡長大了,董妃自然不會再留。

李渡不想為此與養母起矛盾,讓小耗子借病出宮也算兩全其美。」

林雲嫣點了點頭:「他當時可能意識到了章選侍死得蹊蹺,那他就不是被定王的死給點醒了,而是早早就發現了端倪,隻是胳膊擰不過大腿,他隻能在董妃那兒裝孝順兒子。

也可能他並不知情,小耗子也

不曉得,隻是明白董妃教養他細碎又頂真,身邊全是董妃的人,乾脆就把小耗子送走,免得起衝突。」

說起來,不管董妃有冇有殺章選侍,養兒子這一條道,她是認認真真走了。

教養一位皇子,不是容易事。

養活難,養大難,養好了更難。

董妃掌控**強烈,讓李渡身邊全是她的人,這一點別說是養母子了,親生母子都容易出隔閡。

「到底是哪一種,也隻有李渡、小耗子才知道了。」徐簡道。

翌日。

順天府裏,單慎熬了幾天大夜,辛辛苦苦的,總算也給徐簡交了份答卷。

那座宅子的東家算是叫他挖到頭了。

「繞三繞四的,一層套一層,」單慎牙癢癢,「真正的東家姓勞,至於這姓勞的是什麽人、什麽來曆,我就不曉得了。我查到他頭上,當年替他出麵辦事的人早入土了。這我去哪裏找他。現如今表麵上的東家姓姚,蜀地人,我就算想找他問話,往蜀地喊人前後也得幾個月。」

徐簡卻是笑了:「姓勞就行了,我正好有個姓勞的人能交差。」

這一回,單慎嘿嘿一笑,冇有多問。

傍晚下衙後,李邵回宮,徐簡也一道進宮、後又往禦書房去。

汪狗子看著徐簡的背影,問李邵道:「殿下,好像近來輔國公常常麵聖。」

「有什麽奇怪的,」李邵道,「他原先是養傷不進宮,他最初跟著我在禮部觀政時,也冇少被父皇叫去問話。」

汪狗子嘴上應著,心裏卻不太踏實。

他跟上李邵的腳步,眼珠子盯著李邵的後背。

他有一種感覺,似乎是錯過了一些要緊事情,到底是什麽呢……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