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優傑小說
  2. 牛吏
  3. 355.出謀劃策
天下九九 作品

355.出謀劃策

    

-

[]

自從征蜀的軍師祭酒胡成被貶官之後,再冇有人敢上書彈劾馬援。在皇帝的庇護下,馬援得以再益州大展拳腳。他為了表忠心,命令長子馬廖去長安,侍候皇帝陛下,算作馬家留在朝中的人質。

但是依舊有許多人對馬援不放心,不理解皇帝對馬援的使用為什麼這麼大膽,工部尚書楊延壽就是其中一個。

這天他與尚書令鄭深在朝房中閒坐,說起尚書省的事務,楊延壽道:“如今這尚書省簡直成了巴蜀專用,伏波大將軍任用的官吏,陛下從不駁回,吏部隻是行公文,發印信,工部呢,則為大將軍輸送工匠,剛送走一批造船工匠,又送了造霹靂車的工匠,虧得蜀道艱難,否則恐怕要直接送霹靂車過去。”

鄭深道:“伏波大將軍準備順江而下,東征荊州,自然需要許多船隻軍械,咱們也隻能辛苦一些了。”

楊延壽見左右無人,壓低了聲音道:“鄭相,下吏有一句話不知當不當問。。。陛下為何如此信任伏波大將軍?”

鄭深笑道:“士元難道對大將有所懷疑麼?”

“下吏不是懷疑大將軍,隻是納悶,益州之地,沃野千裡,地勢險峻,自成一體,足可割據稱雄。陛下就不怕再出一個公孫述嗎?”

鄭深道:“公孫述可割據一方,稱王稱霸,馬援卻不會。”

“這是為何?”楊延壽有些奇怪。

“此時與幾年前時勢不同。公孫述割據時,天下無主,中原混戰,豪門動輒覆滅,百姓十不存一。蜀人自然想閉關自守,獨享安定。而如今大漢漸趨安定,長安之繁華,勝過成都,益州已非百姓避亂之地。若要割據,定會有刀兵之禍,蜀人若求安定,當然是在大漢治下。”

鄭深停了一下,又說道:“公孫述在蜀地經營數年,深有根基,所任用的多是益州之人,將領們家室都在蜀地,儲存蜀地便是保護家鄉,所以公孫述能一呼百應,眾人歸心。而伏波大將軍率大軍入蜀,將士皆不是蜀人,豈能不顧家眷,自絕歸鄉之路?”

一席話說得楊延壽連連點頭。是啊,就算馬援想造反,孫易、張允、諸葛稚,他們都是皇帝親信,個個手握重兵,豈能聽之任之?長安的十萬大軍能追隨逆賊?就算是益州當地人,他們肯放棄安定的生活,承受隨之而來的大軍攻擊?

鄭深又道:“陛下予大將軍全權,是戰時的權宜之計,此時正是東出爭雄之時,應當統一號令,將益州擰成一股繩,使其能全力進行戰爭準備。大將軍之眼光和能力皆可勝任,將來必可建不世之功,為一統天下出大力。”

“下吏受教了。”楊延壽站起施禮,心中暗自歎服,怪不得鄭深聖眷更勝他人,果然見解高超,自己與之相比,顯得眼界有些小了。

“士元,不論大將軍要什麼,都要儘快準備,萬萬不能耽擱,此事關係國家大事,若有延遲,不僅誤事,且恐為陛下所不喜。”鄭深意味深長地加了一句。

“下吏不敢,當儘全力施為。”楊延壽誠惶誠恐,心中有些後怕,他還真是動過心思,想故意拖延一下,真要是這麼做了,恐怕會在皇帝那裡減分了。

馬援的奏章隔三差五就會傳到長安,有一些是向皇帝報告益州情景,大部分是求支援、要東西的。長安就是馬援最大的靠山和後援,凡是益州不能自行解決的事情,他都向長安求援,而皇帝幾乎對他有求必應。

馬援此時十分繁忙,他就像是一個團團轉的陀螺,一刻也不停歇。

他本是個疏闊大略之人,任隴西太守時,幾乎不怎麼過問政事,每天總是置酒高會,和一幫豪傑名士侃侃而談,而隴西郡治卻井井有條,羌人亦不敢進犯。這也從側麵說明他的能力治理一郡綽綽有餘。

自從成為益州牧,馬援一改在隴西的為政方式,許多事都親曆親為。但他親為之事多是有關戰爭準備,對於政務之事,他過問的依舊不多,都是交由地方官吏處理的。

這些天他一直在江州,此地不僅是軍糧轉運之地,也是軍械的主要製造地,馬援在這兒建了一個百工曹,專門打造霹靂車等大型軍械。

這幾天馬援有些著急,造船的進度雖然不慢,但是要把十萬大軍運出蜀地,還要加上軍械糧草,後續補給,需要的船太多了,恐怕他造個三年五載都未必能滿足需要。

這天他正在府中,家人來報,說是有一個叫李熊的來訪,自稱原是成家的大司徒。

“李熊?他怎麼來了?”馬援有些奇怪。

李熊是公孫述的謀主,當初力勸公孫述在益州自立,之後又勸他稱帝,公孫述割據益州,大多是聽了李熊的慫恿,等到公孫述當了皇帝,便投桃報李,以李熊為大司徒,讓他位列三公。

李熊在成家朝廷一直手握重權,等到漢軍入蜀,成都城破,他微服逃走,不知所蹤。

漢軍對於成家大臣比較寬大,除了公孫氏被滅族外,朝中重臣大多未遭殺戮,有的甚至又被重新任用。

所以馬援並未緝拿李熊,而且聽之任之,隨他去了。

不知道為什麼,經過大半年之後,李熊又找上門來了。馬援對此人多少有些好奇,便令家人引他進來。

李熊的樣子像是一個官署的小吏,他樣貌並不出眾,身材也不高大,看起來還有些佝僂,整個人顯得有些猥瑣。

李熊一揖到地,說道:“大將軍入蜀,李某勸公孫述開城相迎,奈何他不聽在下之勸,竟落得身死名滅。李某自知有附逆之罪,不敢前來侍奉大將軍,還請大將軍恕罪。”

馬援笑道:“先生這不是來了麼?”

“慚愧,聽聞大將軍恢廓大度,不念舊惡,在下纔敢覥顏來此,求大將軍賞碗飯吃。”李熊的姿態放得很低,也很能拉得下臉。

馬援道:“不知先生想做什麼官?”

“在下不想為官。”李熊說道:“在下願為大將軍幕僚,為大將軍出謀劃策。”

馬援微微一笑:“先生欲為馬某出什麼謀,劃什麼策呢?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