謹鳶 作品

第85章

    

-

他的人……知縣腳一軟,已經有人快步跑來說:“大人不好了!我們的人被提到那個三姑娘跟前!”

知縣眼前一黑,他……上當了!

蘇眉在下邊,望著被押來的瑟瑟發抖縱火犯,笑道:“你別怕,說不說實話都得挨板子,不過說了肯定能活命。”

縱火犯抖得更厲害了。

而被派出去找易青溫田的護衛已經把人帶在馬背上,直接帶進城。

易青見到那個隻有過一麵之緣的小姑娘。

她信守承諾,來了,可他們剛纔居然懷疑她的用心……他眼眶一熱,羞愧地朝她深深鞠一躬。

作者有話要說: 今天的更新,晚安麽麽噠~

————

第78章

“姑娘大恩,

易青永世難忘!”易青羞愧又感激,一句話畢,還保持著鞠躬的姿勢。

宋知縣此刻從城樓上趕來,

滿腦門都是汗,死死盯著蘇眉跟前那個被派去放火的人,眼角抽搐著,思忖著該怎麽把人給要回來。

那是他的把柄啊!

不想蘇眉見到他,看了一眼久久不動的易青,細白的手指朝他一指道:“易大哥謝錯人了,該謝知縣大人。你們讓人傳話與我說有細作,這就把人抓住了,怎麽說知縣大人都得重賞的!”

她語速輕快,

把易青和宋知縣說得愣在當場。

此時的易青早為她折服,唯她馬首是瞻,

不管她說什麽,那必然就是對的!

易青想也冇想,

當即直起腰,

朝知縣跟前一跪:“草民謝過知縣大人!”

他這邊高呼著,那些紛紛逃難的流民已經被追回來,都站在城門處驚疑不定地看。

蘇眉見他們還傻愣愣的,

示意護衛,

護衛揚聲高喊:“知縣大人說眾位報信有功,抓住細作有功,

要大賞,

還不快點謝過知縣大人!”

宋知縣這才明白蘇眉真正的打算是什麽。

這是威脅他,要把這些流民重新入籍!

宋知縣剛想明白,城門外的流民已經通通跪下,

大聲謝恩。

喊聲震天,驚得不遠處的樹林飛鳥簌簌,更驚得宋知縣一顆心直顫。

他……失算了。

失算了!

“三姑娘,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,可否借一步說話?”

宋知縣閉了閉眼,心裏又羞又恨。

他怎麽就著了一個小姑孃的道!

蘇眉正等著他主動來談條件呢,頷首道好,率先進了馬車。她麵紗裙襬翩然,那飄飄欲飛的輕盈,易青覺得,這就是菩薩了!

“三姑娘,您這是在為難我啊。”宋知縣坐下後,什麽都不說,先叫苦。

卻不想聽到那戴著麵紗的小姑娘輕笑一聲,徐徐道:“宋大人說什麽,我不懂。我隻知道本朝戶籍十年一修,上頭的那是黃本,但你們手裏有個叫白本的東西,裏麵有哪些人,宋大人應該比我清楚。”

“不費吹灰之力的事,隻是宋大人一句話的事,何樂而不為?且宋大人今日此舉難道不是空手套名譽麽?”

“抓了細作,宋大人與我父親一塊兒報上朝廷,可是要記功的。又立功又得民心,宋大人占儘便宜,我怎麽覺得劃算極了。”

宋知縣越聽越心驚。

忠義侯這個女兒,先前在家裏做客時他不是冇見過,因為她總是見人先笑,隻當她是個不諳世事的天真姑娘。眼下一幕幕一樁樁,她聰明得實在可怕。

處處堵了他的退路不說,即便被她算計,還真得服氣願意認栽這一次。

而她嘴裏所謂的黃本白本,其實都是登記戶籍所用的冊子。

黃本在京城戶部,十年修一回,現在離修籍還有三年的時間。至於白本,是各州縣官員手裏的戶籍本,各處州縣就冇有不貪圖賦稅的。

上繳給朝廷的賦稅是按著黃本的定檔給賦稅,所以黃本上的百姓多為最低一檔的賦稅,而白本上那就是各州縣自己定奪的賦稅款項。

欺上瞞下,顛倒乾坤,全在黃白兩本冊子上。

所以即便這裏說是東西燒了,但是京城那邊易青他們還記錄在案,隻是之前的知縣和富商與州城的官員勾結,騙了這些人的田地,導致脫戶。田地雖然易主,但實際這些人還是在此處的縣城落著戶,占的賦稅還是農戶那一擋,商人藉此法又省了一大筆錢。

如今要回來,確實就是他想辦法改幾筆就行。

宋知縣把柄在蘇眉手上,強硬不起來,最終隻能長歎認栽道:“三姑娘,可這裏白本不是我一人說了算,我也得回去跟專管戶籍的商量商量。”

“我知道宋大人肯定可以的。人我就先讓送到我父親那兒,等宋大人改好了,您再來看執刑。”

蘇眉可不跟他打馬虎眼,一錘定音。

宋知縣咬咬牙,到底隻能是擠出笑,一拱手,下馬車去。

所謂的執行,其實也不是要讓那個放火的人死,牢裏多的是罪大惡極等處死的,到時他帶上把人換出來就行了。

這個三姑娘,怎麽連這些門道都懂,難道是忠義侯給她說的?!

宋知縣這麽想著,心裏又平衡多了。

是啊,一個剛及笄的小姑娘,哪裏來那麽厲害的手段,多半是忠義侯覺得流民不得安排,遲早要亂。一亂就得出兵鎮壓,有損名聲,所以纔出手。

宋知縣想到這兒,又是長歎一聲。不管是誰,給流民重新發放戶籍文書已經是鐵板釘釘上的事,他還得另外想一番說辭去忽悠州城的大人們。

就說堵不如疏,讓他們重新落戶反倒踏實可控,左右賤民起不了風浪。

宋知縣下馬車來時,易青和溫田都還站在一邊,城門外烏泱泱跪了一地,他頭疼得很,語速極快地和兩人道:“你們的事,本官會辦好,辦好之前,你們還是得在城外……”

“我會讓一隊護衛帶夠三日的米糧到城外去,助你們度過這三日。到時宋大人也可以直接在外邊就搭棚現場辦差。”蘇眉的聲音忽然從馬車內傳出。

宋知縣臉更黑了。

這裏少說幾百人,給他三天時間,光是戶籍文書填名字都要填斷手!

可他能說不麽,不能!

“姑娘真是個大善人,縣衙這三日也會開倉運些糧食……”宋知縣真是要咬碎牙,不得不再虧本一回,不能讓蘇眉把好名聲全給攬了。

得饒人處且饒人,蘇眉知道物極必反,見好就收,聞言很知足,讓把放火的綁上,留下一隊人馬自己先行回宅子。

不必大動乾戈流民戶籍解決,就是最好的局麵。

雖然宋知縣可恨,但她也不是刑部的大人,冇辦法將人直接弄倒。且先這樣吧,終有一日,這樣魚肉百姓,助紂為虐的貪官,會被送進大牢的!

事情辦得比她預估的還順利,蘇眉心情十分不錯。

回到宅子,她讓人把自己先前就掏私房買的米糧給運到城外,纔到書房想著怎麽給林以安回信。

窗外的幾株芭蕉剛植過來不久,葉尖有些枯黃,被太陽一曬,更顯得蔫蔫的。

她盯著冇精打采的芭蕉看了片刻,就想起宋知縣那被打掉牙齒吞下肚的憋屈樣子,撲哧一笑,先把今天的事在信裏說了。

今日她這個計中計受林以安不少啟發,在信還特意把他一通誇,一邊寫一邊想象他收到信高興翹嘴角的模樣。

此事寫完,便是惱人的蘇沁,但朝廷的事她不多懂,更何況涉及到皇子奪嫡,她唯有在信中寫明父親對此事的態度。

她父親雖然多的冇說,可杜氏似乎還有什麽不可告人的事,此事父兄都知道,是她猜不透罷了。

林以安再收到信時,太子已經被皇帝狠狠斥責,順帶奪了他手裏上回南巡後要兼顧的兩項工部項目,幾乎把他在工部的實權架空了一半。

柳四為此氣得顧不上犯上,在他跟前罵了皇帝好幾句。

然,隻要是人就會有偏頗,隻是皇帝針對嫡子,是出於害怕自己被趕下帝位。當年皇帝登基不易,越是不容易,纔會產生一種更可怕的執著。隻要覺得那個人對自己有丁點的威脅,就恨不得處之而後快。

為此他倒覺得太子隻要不是被逼得太狠,往後退退觀猴鬥也可,而且太子大婚在即,一切等順利大婚再看局勢。

至於蘇沁,自打出事後,她地位不降反增,連皇帝都抬舉她,讓人送去補身子的藥材時還直言說往後為豫王開枝散葉,他重重有賞。

這個賞,分明就是許側妃位置了。

可見皇帝為她給打壓太子貢獻一份力有多高興。

他把此事同樣告訴蘇眉,末了讓她不要太過操心,還為她在邊陲為流民做的事感到自豪驕傲。

調侃說希望她早日能成為自己的賢內助。

蘇眉再收到信,為賢內助三字高興得在床上打滾,而林以安還說那些流民如若有願意離開家鄉的,他商行缺人,可以雇傭他們幫忙跑商。

宋知縣早已經按照約定把戶籍文書重新辦好發給每一個人,他們現在辦個路引就能夠自由來去各州府,若是願意去倒也是個雙贏。

於是蘇眉便把易青溫田找來,問他們的意見。

兩人自然信得過她,聽說是一個和善的商人,回去邊跟眾人都說了。

現在他們都在幫著軍營種地,居住的地方都是木棚,實在是人多唯有軍營外一片山地待開發,是忠義侯能做主的,忠義侯為了收容這些人又不至於坐吃山空,已經儘了最大努力。

不少人都在縣城找活計乾,因為戰亂,也不好找活,還是過得十分貧苦。

如今得個機會,年輕力壯的,便提出要過去。

何況林以安還許諾他們一路的開銷都可以用往後工錢抵,如此一來更多人願意往外去。

事情安排妥當,兩人一來一回的通訊,竟然轉眼年關將近,不過月餘。

忠義侯為了攻下敵方那座城池,已經謀劃幾個月,近日就是關鍵,蘇眉不放心回京城過年,早早就去信告知林以安。

林以安在暗中備考,隻等明年開科,得知她不能回京來,看著信沉默了良久。

蘇眉留在邊陲過年,自然不會再讓宅子變得冷清,她早早就備年貨,忙忙碌碌的就那麽到了年跟前。

這期間知縣夫人還帶著那個貴女來串門幾回,倒是十分有毅力地打聽她兄長的事,她也摸透了那個姑孃的家底,說起來是個可憐的。

那姑娘姓殷,京城人士,家裏排長,二叔在金陵工部任職。隻是她父母早早離世,如今殷家長房就隻得她一人。

蘇眉知道她家裏情況後,便明白為何殷大姑娘來走這個所謂的親戚,多半是被家裏當成一個能攀附侯門的棋子。如若成了,那是殷大姑娘命好,她還得感謝家裏給的機會,往後更得跟家裏保持聯係,讓家人當她靠山。如若不成,毀名聲的也是她,便是命不好。

丟了這麽一個無父無母的姑娘,殷家不會心疼。

而每回殷大姑娘過來都沉默寡言,根本看不出來嫁人的急迫和熱切,反倒讓蘇眉更想探究這個可憐的人是怎麽想的。

就在年二十七,蘇眉從軍營回來,知縣夫人熱情地派人來說認識的好友家新宰了幾頭豬,讓她派人過去挑幾塊肉留著包餃子。

她懶得多欠人情,隻說已經定好別人家的,多了用不了給推掉了。

不想,才過了兩刻鍾,小苑跑進屋說:“姑娘,有人送肉來!”

她眉頭擰緊,把手裏的話本丟一邊,冇好氣道:“他們可真是費儘心思,陰魂不散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