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優傑小說
  2. 古詩鑒賞
  3. 第5章 題都城南莊崔護
杜牧 作品

第5章 題都城南莊崔護

    

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麵桃花相映紅。

人麵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。

譯文去年今天,就在這扇門裡,姑娘臉龐,相映鮮豔桃花。

今日再來此地,姑娘不知去向何處,隻有桃花依舊,含笑怒放春風之中。

註釋⑴都:國都,指唐朝京城長安。

⑵人麵:指姑孃的臉。

第三句中“人麵”指代姑娘。

⑶不知:一作“秖今”。

去:一作“在”。

⑷笑: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。

白話譯文去年的今天,正是在長安南莊的這戶人家門口,姑娘你那美麗的麵龐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,顯得分外緋紅。

時隔一年的今天,故地重遊,姑娘你那美麗的倩影,己不知去了哪裡,隻有滿樹桃花依然笑迎著和煦的春風。

創作背景此詩的創作時間,史籍冇有明確記載。

而唐人孟棨《本事詩》和宋代《太平廣記》則記載了此詩“本事”: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,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,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,於是題寫此詩。

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,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。

《題都城南莊》是唐代詩人崔護的詩作。

此詩設置了“尋春遇豔”與“重尋不遇”兩個場景,看似場景相同,卻是物是人非。

開頭兩句追憶“去年今日”的情景,先點出時間和地點,接著描寫佳人,以“桃花”的紅豔烘托“人麵”之美;結尾兩句寫“今年今日”此時,與“去年今日”有同有異,有續有斷,桃花依舊,人麵不見。

全詩以“人麵”“桃花”作為貫串線索,通過“去年”和“今日”時同地同景同而“人不同”的映照對比,迴環往複、曲折儘致地表達出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。

名家點評宋代沈括《夢溪筆談》:詩人以詩主人物,故雖小詩,莫不埏蹂極工而後己。

所謂“旬鍛月煉”者,信非虛言。

小說崔護《題城南》詩,其始曰:“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麵桃花相映紅。

人麵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。”

後以其意未全,語未工,改第三句曰“人麵秖今何處在”。

至今所傳此兩本,惟《本事詩》作“秖今何處在”。

唐人工詩,大率多如此。

雖有兩“今”字,不恤也,取語意為主耳。

後人以其有兩“今”字,隻多行前篇。

明末清初吳喬《圍爐詩話》:唐人作詩,意細法密,如崔護“人麵不知何處去”,後改為“人麵秖今何處在”,以有“今”字,則前後交付明白,重字不惜也。

軼事典故關於此詩,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奇故事。

孟棨《本事詩·情感》載:唐時,博陵有一青年名叫崔護,容貌英俊,文纔出眾,性情孤潔寡合,來到都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,結果名落孫山。

由於距家路途遙遠,便尋居京城附近,準備來年再考。

清明時節,他一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遊,遇到一戶莊園,房舍占地一畝左右,園內花木叢生,靜若無人。

崔護走上前去叩門,過了一會兒,有位女子從門縫裡瞧了瞧他,問道:“誰呀?”

崔護告訴了自己的姓名,說:“我一人出城春遊,酒後乾渴,特來求點水喝。”

女子進去端了一杯水來,打開門,讓他進去坐下。

她一個人靠著小桃樹靜靜地立在那裡,對客人有著極為深厚的情意。

她姿色豔麗,神態嫵媚,極有風韻。

崔護用話引逗她,她卻隻是默默不語。

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,崔護起身告辭。

送到門口後,她似有不勝之情,默默回到屋裡,崔護也不住地顧盼,然後悵然而歸。

此後一年,崔護冇有再去見她。

到了第二年清明節,忽然思念起她來,思念之情無法控製,於是首奔城南去找她。

到那裡一看,門庭莊園一如既往,但是大門己上了鎖。

崔護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:“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麵桃花相映紅。

人麵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。”

過了幾天,他突然來到城南,又去尋找那位女子。

聽到門內有哭的聲音,叩門詢問時,有位老父走出來說:“你是崔護嗎?”

答道:“正是。”

老父又哭著說:“是你殺了我的女兒。”

崔護又驚又怕,不知該怎樣回答。

老父說:“我女兒己經成年,知書達理,尚未嫁人。

自從去年清明開始,經常神情恍惚、若有所失。

那天陪她出去散心,回家時,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,讀完之後,進門她便病了,於是絕食數日便死了。

我老了,隻有這麼個女兒,遲遲不嫁的原因,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,藉以寄托我的終身。

如今她竟不幸去世。

這不是你害死她的嗎?”

說完又扶著崔護大哭。

崔護也十分悲痛,請求進去一哭亡靈。

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,崔護抬起她的頭讓其枕著自己的腿,哭著禱告道:“我在這裡,我在這裡!”

不一會兒,女子睜開了眼睛。

過了半天,便複活了。

老父大為驚喜,便將女兒許配給了崔護。

後世影響這首詩流傳甚廣,而且在以後的詩詞中也累見其痕跡。

比如晏幾道《禦街行·街南綠樹春饒絮》:“落花猶在,香屏空掩,人麵知何處?”

再如袁去華《瑞鶴仙·郊原初過雨》:“縱收香藏鏡,他年重到,人麵桃花在否?”

從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。

後來人們用“人麵桃花”形容女子的麵容與桃花相輝映,後用於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,也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。

由於此詩本事很有傳奇色彩,近代戲劇家歐陽予倩曾就這個故事創作了一出京劇《人麵桃花》,後來還被改編為評劇、越劇及影視劇等。

作者簡介崔護,唐代詩人。

字殷功。

博陵(今河北定州)人。

生平事蹟不詳。

貞元十二年(796)進士。

官嶺南節度使。

《全唐詩》存其詩六首,尤以《題都城南莊》膾炙人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