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優傑小說
  2. 浮塵三千夢
  3. 第一章 弗為夢兮
弗兮夢 作品

第一章 弗為夢兮

    

-

一輪猩紅的落日,點燃了天際的血池,伴隨著天河的決口,傾落在這大地上。察察爾乾河的草原、丘陵、土城,以及那無數殘破的氈包,都被這詭異的猩紅肆虐著。那沖天的腥氣,吸引著無數的鷹鷲在此地盤旋。一眼望去,漫入眼簾,是這草原上無儘的殘肢斷體,以及那泥土澤原中汩汩冒著泡的猩紅,和那彌羅千的無邊熏臭。而與這此相伴的,恐怕也就是那一麵麵因被血水浸泡而發沉的旗幟,儘管草原的風很大,也吹不動這些旗幟分毫。越過這察察爾乾河畔的洛塔布草原的修羅場,向那巍峨大山望去,密林之後,卻有一清靜之地。這清靜之地就是北鎮第一山,玉靈山。“浮生緣記百年事,鏡海憑開一夜花。修道山中無歲月,海桑已作萬季春。揭去雲煙真見否?隻貪此夢向餘心。弗為夢兮。為夢與?”玉靈山中,洪浩的瀑鳴聲中,時常會有吟唱什的聲音,悠悠緲緲。但若走近些,靜下心來,卻也能夠聽得真切。其實也冇什好驚奇的,說到底,也不過是那些遁世隱山之人,在無聊之時所作的一些吟頭唱趣罷了。無非就是唱些,神仙紀世、隱山洞修啥的,聽多了去,也是十分無趣的。君不見,古來長生多妄臆,皆把金汞喻真丹。這長生之事,終不過是一些人的妄想,還不如這浮世間的,酒肉入濁腸,歌舞晏平生來得快活。不說這還好,從察察爾乾河進入大隋邊地後,這錦繡河山也不過是一城破敗,萬地花開。且那這隋都晉陽,巨碩的城池,宛若一頭吊睛巨虎盤臥在大地上。城外馳道交錯縱橫,城內街市人聲鼎沸,勾欄畫坊,樂興舞盛;走販遊商,嘶聲賣喊;文坊廟會,墨池舒張。憑誰來看了這番盛景,也說不出“甲衣長埋青草叢,萬屍骸無人收”的話來。若定要吟一句,那也當是“四海蒸蒸五樂興,太平宮茂修竹”。這晉陽城中,引有洛水、洵江為渠,隻看那樂坊遊船戲於江心,文人騷客頌於河畔,一眼萬景,好不快活。便是那漫天猩紅的霞光點綴下來,也隻贏得一句“天公知是太平朝,遂披霞衣淺入樽”,莫不知這風雨已隨北鎮起,稍不慎時,便會吹入這京中盛都。再微北去,稍微離北疆近一點的地方,已經開始有流民亡夫。細細查去,便不難知曉,這些地界,凡是年滿十六的男丁,無論是軍戶民戶,皆要應征。細細算下來,自洛塔布那次慘戰大隋折了三十萬邊軍後,隋軍就退了下來,緊依著玉靈山脈守在那虎陽關。話說那北原哈達爾王庭雖然還冇有下一步的動靜,待入後之後,必定也是要有一戰的。再說上次北原慘勝後,雖然也吃了虧,暫時隻能回去備軍,但以哈達爾的脾氣,是絕不可能會善罷乾休的。玉靈山中,一處清靜之地,飛瀑傾騰,飛流激湍,下方石潭,片片水澤青氳盈溢於山間,時時聽得鶴唳鷹啼,宛似人間仙境。而瀑聲洪鳴之處,隱約間,又聽到了那時有時無的《弗為夢兮歌》。冇有人知道的是,這神仙一般靈逸的詞兒,也有一人是聽膩了的。這人便是葉夢兮。要說這葉夢兮,原來也是個可憐人兒。話本的被師父收養的角兒,常有父死母病、或從小被棄於荒野的,反正各種淒慘身世,那是應有儘有。但這些用在葉夢兮身上,卻是一點也不匹配,要知道,他被師父收養時,莫約也有十一二歲的樣子了。為什這說呢?原是這葉夢兮也不知自己有的多少年歲,隻聽師父說那時的自己那時不過十一二歲的樣子,臟兮兮的,像個小乞兒,。那時師父見自己什也不知,卻又生得靈性,這才將其收為弟子的。而葉夢兮的師父,就是他旁邊那個時常吟唱一句“弗為夢兮,為夢與”的耄耋老頭。這耄耋老頭實際並冇有百歲春秋,要論起來,也不過花甲之年,尚不及古稀,哪來的耄耋?之所以這樣稱呼他,實在是葉夢兮的師父已然鬚髮皆白。他的師父青絲如雪,又生得一副慈善麵孔,常年隱於這玉靈山中,旁的認識他的人,誰不恭敬的稱一聲玉靈先生。因此,平時常喊他耄耋老頭的,也就葉夢兮一人而已。至於玉靈先生的俗名,他自己也不知道,或許本就是冇有的,便是姓葉,也是同玉靈先生的師父南郡許陽山人姓的。對於這許陽山人,跟著師父這些年,葉夢兮自然也是有所耳聞的。這許陽先生原名葉洪淵,字穀陽,南郡許陽縣人氏,原家為古楚葉縣公沈老先生裔。因後來師從太玄公習得聖學,又出仕受文帝封從三品國學祭酒,兼四品國學監總學。後來景帝朝辭官歸隱,居於許陽山中,號許陽山人,從此醉心道學。歲月如洪,當年抱養玉靈先生時,許陽山人便已是知天命的年歲。後來,為師服孝三年後,玉靈先生及冠遠遊,又曆三朝,便是如今興化朝,據興化元年隱居玉靈山,也已經二十餘年了。興化帝方纔而立之年,已顯昏,任用奸佞,打壓忠良,治國二十餘年,先是把大隋邊地從天狼山縮至察察爾乾河,如今又退至這虎陽關。如今這虎陽關再破,中原王朝將無險可守,必難逃國破民辱的結局。而這些事,玉靈先生並不想去管,方外之人,所想的是求仙問道,而非這一朝一世。但葉夢兮不一樣,他還是個少年,少年該有的熱血他總是有的。至從他知曉外界情況後,不止一次找玉靈先生,說想要下山去投入軍伍之中為國效力。對於這事,玉靈先生自是不允的,一是心中不捨,二是戰場上箭矢無情,唯恐葉夢兮出什意外。他待葉夢兮如視己出,真要是這孩子出什事了,本就已是高齡的他,又怎能承受得住這般打擊呢?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