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優傑小說
  2. 沈瑤初高禹川
  3. 第376章 謝謝你,還活著。
沈瑤初高禹川 作品

第376章 謝謝你,還活著。

    

-

張震山現在每天除了訓練,就沉浸在回想中,他要努力回想起提煉生鐵的方法。

自那日看過匠戶們將生鐵變成熟鐵的過程後,他就知道這熟鐵也不堪大用,不論是做盔甲,還是鳥銃,都不合格。

做盔甲不夠堅硬,做鳥銃打不了幾回,所以就乾脆停了匠戶們手上的活計,讓他們想些改進的方法。

一日,張震山路過鍊鐵的爐子,偶然發現這爐子怎麼這般矮小,他記憶中不都得是又高又大的的爐子麼?

便叫來了匠戶打聽起來,這一問張震山便知道了現在的問題所在。

鍊鐵顧名思義就是把裡麵的碳含量降低,達到某一程度,從而變成鋼。具體的內容張震山肯定記不住,不過去碳化多少還是懂點的。

無非就是加熱,加高溫度的加熱。現在煉出來的鐵不夠堅硬,就說明裡麵的碳含量過高。

那就想辦法增加溫度就好。張震山和匠戶們七嘴八舌的研究,決定把鍊鐵爐加高,而且在進氣口那裡增加了一個鼓風的裝置,在鍊鐵爐中增加一個蓄熱室,從而使爐溫能達到更高的水平。

然後在加入生鐵的過程中再加入一些石灰石,配比就需要後麵匠戶們自己試驗了。

張震山隻有一個要求,那就是鍊鐵爐一定要修造的結實,每煉出一爐就必須停下來檢查爐壁,看是非有裂痕。

這可不是現代那些耐熱材料,要是炸了,周圍的匠戶多半是冇命的。

接下來就交給匠戶們嘗試了,以現在這個爐子來說,一天能煉一爐就好。

其他時間都讓爐子冷卻下來,也好檢查爐壁,確定安全。

但匠戶們為了不耽誤生產,在旁邊還是又起了一爐,當做備用。

以現在鍊鐵爐的大小來說,基本上一爐就消耗千斤生鐵,能出七百斤左右提純過後的生鐵,近似於鋼了。不過大家都習慣稱它為半熟鐵。

(這裡簡單說一下古代打造鐵器所用的材料。這麼多明末小說也冇看到過一個比較透徹的。

開采出來的鐵礦石,經過煉製就是市麵上買賣的生鐵,不過他們煉製的很粗糙,基本相當於冇怎麼提煉過。

而打造火器或是盔甲,就需要把生鐵經過反覆錘鍊,加熱,鍛造,變成熟鐵。熟鐵效用更好,可鍛造,延伸性好。

而很多書中說的精鐵其實就是熟鐵中的最優版,他還是熟鐵的範疇。

而我們現在所用的鋼,含碳量是介乎於生鐵和熟鐵之間,隻是加入了各種合金材料,導致效能更優越。

但古代是鍛造不出來的,工藝不允許。

此書中先經過小高爐鍛造,提純了生鐵的含碳量,但他終究還是生鐵,隻是優化了一下效能。

再經過匠戶們的打造,半熟鐵變成熟鐵,效能就直逼熟鐵中的精鐵。

古代最優的精鐵打造比例大概是十斤生鐵變成一斤精鐵。

而經過小高爐鍛燒,在經過匠戶們打造,出來的比例在一點四比一,十分接近精鐵的比例了,所以效果好。

這裡再多說一句,有人說生鐵直接鍛造成熟鐵不就行了,讓匠戶們一直捶打鍛造下去,這的確可行。

不過那隻適用於打造一把寶劍精品,匠戶費儘全部心血鋪在上麵。

一般來說生鐵經過匠戶鍛造,變成熟鐵出產率在五比一左右,這也是普遍的出產率,再高就需要付出指數級的努力和汗水。

這也是那些小說中經常抄錄的四十斤生鐵,出產七八斤熟鐵的原因。

而打造製式裝備要是的效率,所以不能在匠戶鍛造的出產率上提要求,那浪費時間,效率也不高,所以纔用到小高爐鍊鐵法,先簡單提純一下,再讓匠戶們打造,那質量自然優越。)

這回有了半熟鐵,盔甲和鳥銃都可以加班加點的趕製了。

按照張震山的要求,盔甲隻要前胸甲和裙甲,保護正麵和大腿。

小腿上綁一塊護板,小臂上也綁一塊護板,加在一起就是兩大兩小四塊護板,再加上頭盔。

就是一整套盔甲了。畢竟家小底子薄,人力物力少,能起到最大的防護作用就好。

而且逃跑的士兵就是給他穿什麼盔甲都是一樣,所以隻正麵著甲就好。

匠戶們按照張震山的要求,打造了一整套,花了整兩天的時間,還是三人合力。

消耗半熟鐵在百斤左右。打造出的盔甲重二十斤,對於士兵稍重,不過對於武者就合適了。

半熟鐵百斤價值十四兩左右,再加上匠戶的工錢,一套盔甲下來大致花費在十五兩左右。

不過聽著他們的敘述,張震山明白,效率還是可以提高的。

隻要安排每個人隻打造一個部件,由生手變成熟手,再拚接一下,一整套盔甲就誕生了。

不過現在冇有匠戶,就先這麼辦。等馮道全把千戶所的匠戶們招攬過來,再全力開工。

至於鳥銃也是用半熟鐵打造,用料五十斤左右,打造出的統管重十斤,

由於之前吩咐過不用焊接的方法,所以隻能一點一點的鑽磨,按匠戶自己的估計打造一支鳥銃要花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。

算上匠戶的工錢在內,大約花費在八兩銀子左右。

雖然很貴,很費時,不過結實,不炸膛,相信效果也一定會很好。

這下工匠坊的事宜算是定下了基調,剩下的就等匠戶們到位,增加效率,提高出產了。

解決了一塊心病,張震山的心情也好了不少。

冷不丁的瞥了眼自己屋中唯一的方桌,上麵竟有一麵梳子,拿在手中仔細端倪,拚命回憶。

這纔想起來是那次鹽場被攻破,最後那個鹽丁臨死前交給自己的,到最後也冇數清楚,是給誰,隻是說劉妹子。

即墨縣城那麼大,上哪去找呢?張震山搖了搖頭,把梳子帶在了身上,正要去縣城打聽打聽現在的風聲,順便問問吧。

現在的膠州南部絕對是一塊香餑餑。經此一役各大主事官員全部殞命,而且還有鹽政這種巨大的利益可以分配。

一定是各大勢力爭相競爭的地方。而且就算拿不到鹽政這種利益大的職位,任何一個防守官,或是指揮使也都很搶手。

因為這可是相當於一片新地呀,幾乎是地方大員全部消失,權力真空,誰來都能迅速站穩腳跟,簡直是夢幻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