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優傑小說
  2. 風起明末
  3. 第三百四十章:陷阱
羅小明 作品

第三百四十章:陷阱

    

-

“列陣,迎敵!”

萬民軍主力大陣之前,李際遇橫刀立馬,沉著冷靜的指揮著軍陣之中的軍兵。

“謔!”

聞聽軍令,一眾軍士皆是呼喝響應。

一麵麵盾牌豎起,一支支長槍放下,霎時間便在大陣之前形成了一片森森槍林。

萬民軍的中軍,護衛著李岩的部隊,自然是萬民軍之中最為精銳的部隊,他們都是萬民軍中的甲士。

他們大多都是從杞縣起始便跟隨著李岩一起南征北戰,轉戰千裏之地,長經訓練,久習戰陣。

大部分的營鎮都是這樣的情況。

他的目光始終的都放在遠方那麵正在逐漸靠攏的火紅色大纛之上。

那一份不安,來自於他心底的最深處。

李岩的眼眸銳利,聲音低沉。

現在的萬民軍中新卒的比例占比最大,有二十餘萬人都是新卒,超過了總人數的三分之二。

不用偵騎的稟報,漢中軍騎兵的動向也早就是被瓦罐子儘收於眼底。

李岩進入洛陽,收降了羅泰和劉見義,還有王紹禹麾下的殘兵,還有城中的守軍,麾下的甲兵在這時也達到了六千之數。

正是因為是裝填式的火炮,所以佛朗機炮射速極快,尤其是前三輪射擊,因為不需要向子炮之中裝入彈丸。

剛剛入伍的新兵被統一稱之為新卒。

因為中國古代的軍隊較多的原因,還有影視劇的影響,所以往往先入為主的認為披甲率極低。

陳望似乎打算調動高謙北上,裏應外合,主動出擊,以打斷攻城的進度。

……

之後一次的膨脹便是在進入洛陽之時。

那隆隆的馬蹄聲猶如暴漲的河水一般響亮。

很多人對於中國古代軍隊的披甲率並冇有一個清晰的認識。

在攻下洛陽,之所以轉進開封,也是知曉開封城內的軍兵大多不是跟著李仙風前來馳援洛陽,就是北渡黃河前往陽武、封丘等地清剿。

但是實際上,中國古代正規部隊的披甲率並不低。

每門佛朗機炮一般配備三門子炮。

棉甲和布麵鐵甲的擁有量大概是一半一半。

佛朗機炮,是鐵製後裝滑膛加農炮,整炮由炮管、炮腹、子炮,由三部分組成。

不過很快,這一份安定便被迅速的打破。

紙麵上這三營一共有七千人,但是實際上隻有四千人出頭,缺額了差不多半數。

在前期的數次進剿之中,李岩連敗河南兵馬,繳獲了不少的盔甲兵仗,就此一點一點的強大了起來,盔甲存有量也多了起來。

當然,這隻是僅限於戰兵,輔兵們能有多少的盔甲,就看自己的營將有多大的本事了。

棉甲大多質量相差不多,但是穿戴布麵鐵甲的卻是相差甚遠,主要是看留存的甲葉多少。

當初在開封城外,他跟李際遇還有麾下一眾將領說的,隻是拿開封城當作一個巨大的練兵場。

兵士的劃分比起力士要嚴格許多,從力士晉升為兵士,起碼需要半年以上的行伍經驗,經曆數場戰役。

這無疑是一個機會,一個攻下開封城的機會。

饒是一切都在李岩的算計之中,饒是前方近萬名甲兵早已經是嚴陣以待,饒是李岩已經做出了多重的安排來應對騎兵的衝擊。

打下開封的機會在一瞬間變得極為渺茫。

而力士的標準,則是經過了兩個月以上的訓練,並且經曆過了起碼一場的大戰或是幾場小規模的戰役,便可以晉升為力士。

到隊一級的軍校基本上都有全套的鐵甲,防護能力都不會太差。

天邊殘陽如血,晚霞更似大火焚燒一般。

遠方,進攻開封城的部隊正被明軍的騎兵驅趕著倒卷而來。

而後在說出了這個推測之後,宋獻策主動請纓前去勸降,便有了之後的事情。

所有的甲士都是從兵士之中甄選,優先選取身強體壯,技藝上等,戰功卓越的兵士,為其配備盔甲兵刃。

李岩握緊了手中的馬鞭,那麵火紅色的大纛在他的視野之中正在越來越近。

明廷威信將會因此掃地,天下必將雲集響應。

瓦罐子握緊了手中的長槍,目視著前方那麵讓他心中蒙上陰霾,讓他在汝州之時恐懼不已,就像是夢魘一般火紅色大纛。

數道濃煙滾滾而起,扶搖直上雲霄。

當然預備的手段自然不隻是這一點。

他已經看到了南城傳來的信號,隻需要堅持一刻鍾,南城的騎兵就能趕到,而他的任務也就隨之而完成。

李岩的目光從前方大量甲士組成軍陣之上一掃而過,心中稍安。

但是在萬民軍之中,劃分卻並不是這樣來劃分的。

在萬民軍中,同樣也有關於技藝的考覈。

羅泰、劉見義、王紹禹三營雖然是內地的營鎮,但是因為河南的戰事,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,因此擁有不少的甲冑。

“漢中軍的騎兵冇有衝擊我方軍陣,正往西南方疾馳去!”

天羅地網。

開封城內如今有多麽的空虛,李岩對其一清二楚。

早在兵進登封之時,他便已經派人進入開封隱蔽,通過密信獲知內中的情報。

也正是因為如此,所以李岩才能夠得到,就在昨日深夜之時,有人偷偷的從開封南城離開,進入了祥符縣內明軍的軍營之中。

原本因為受限於盔甲數量的原因,能夠成為萬民軍甲士,無一不是精銳之中的精銳。

步隊和饑兵隻不過是消耗品和炮灰罷了,他們的生活並不重要,因此也不會特意對其進行多少的訓練。

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強大的多。

一般來說,在戰前準備之時,就可以裝填好子炮。

通過內應的探查和祥符明軍的異動,李岩很快便推測出來了大概的情況。

不過短短的數年之間,陳望便從昔日一個默默無名的家丁,成為了名揚四海的名將,百戰而無一敗,恍若慧星一般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之中。

在流寇的部隊之中,精騎就是部隊之中的精銳,馬兵則是老卒。

圍城日久,明軍到底還是按耐不住。

但是,偌大的戰場之上,卻冇有任何的血腥味。

李岩之前從未和漢中軍接戰過,對於漢中軍的所有看法都是來自於往昔公佈的塘報和傳說之中。

“傳令給瓦罐子,務必小心謹慎,隻要漢中軍的騎兵越過線界,便不要有任何的猶豫……”

他的心中其實一直都有這一份不安。

當然,在那個時候也隻是到達千領左右,剛剛過千。

因為開封是河南的佈政司所在,也是如今整個河南的中心,必然震動天下。

所以哪怕是到了這個時候,李岩仍然保持著頭腦的清醒,並冇有認為一切已經穩操勝券。

“漢中軍的甲騎,往我們這裏來了!”

萬民軍的甲士,全都無一例外有著穿戴盔甲的權利。

河南總兵王紹禹被亂兵所殺,餘眾逃散一些,但是大部分也加入了李岩的麾下。

不過現在,一切都將重新走回重回到正軌。

佛朗機炮同時也是戚繼光後續編練車營的火力核心之一。

在九邊重鎮,大部分鎮下營兵,其中的戰兵基本可以保證人手一套甲冑。

萬民軍中將普通的軍兵劃分爲四類,甲士、兵士、力士、新卒。

漢中軍……

而且除去精銳部隊之外,普通的戰兵能夠拿到的甲冑,質量和防護就冇有什麽太多的保障了。

他凝望著遠處那麵正向著西南方快速的移動的火紅色大纛,心中並冇有計劃即將成功的喜悅,隻有著無限的擔憂。

進攻的部隊已經崩潰,淒厲而又絕望哭嚎聲縈繞在李岩的耳畔。

每逢亂世,總有無數欲要窺視神器者。

從親衛的手中接過長槍,感受著長槍冰冷堅硬的觸感,瓦罐子的心中稍安。

但是實際上,李岩從來就冇有真正的放棄攻下開封城的機會。

就在那軍陣之中,很多的地方並冇有軍兵站立,而是一門又一門被草料覆蓋著佛朗機炮!

布麵鐵甲這樣的暗甲,在外最不容易被看出來,自然是偷工減料的重災區。

大陣西南,煙塵盈天,人聲鼎沸,喊殺聲不絕,銃炮聲震天。

李岩目視著那麵火紅色的大旗難移,聽到漢中軍的騎陣轉向。

除去紅娘子外,李岩自始自終都冇有跟任何人說過實話。

他一直提著的心,終於是放下了些許。

西南的方向,人喊馬嘶聲不絕,兵馬來回交錯,銃炮聲震耳欲聾似乎真在大戰一番。

外麵看到的一切,其實都隻是假象。

李岩已經是極力的提高著自己的想象,將漢中軍往最強的地方去想。

李岩神色凝重,目光穿過重重的軍陣,眼神之中滿是慎重。

如今萬民軍中,甲士的數量已經達到了萬人的規模。

羅泰和劉見義兩人投降,直接加入了萬民軍中。

河南軍潰遺留而下的大量武備,以及大量投降的兵丁,使得萬民軍的實力得到了井噴的爆發。

負責收集情報的偵騎從遠處慌忙趕來。

最後讓李岩擁有上萬甲士的原因,還是在鄭州之戰擊敗了河南軍的主力。

因為李岩確實在那些潰兵之中安插了許多的內應。

而陳望突然帶領三千甲騎進入開封,打亂了李岩的全盤機會。

除去從南城馳援而來的騎兵,各處還有大量早已經等待許久步隊也將合圍而來。

他們這些家丁,精銳家丁清一色的水磨明甲明盔,次一點的也是穿的布麵鐵甲,內裏還有鎖子甲。

“傳令全軍,準備接陣。”

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,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,引燃子炮,便可以擊發。

長久的實踐表明,大量佛朗機炮對於衝鋒而來的騎兵,足以造成巨量的殺傷。

萬民軍能夠有上萬套盔甲,這還要感謝河南省內的一眾軍鎮,擔任“運輸隊長”的職務。

瓦罐子目視著前方猶如火焰一般卷席而來的漢中軍騎兵。

但是普通的軍士,便冇有什麽保障。

明朝的中後期,哪怕是武備鬆弛,貪腐嚴重,但是披甲率仍然不低。

越是瞭解陳望,李岩便越是提高對陳望的警惕。

這也是李岩提前安排好的手段。

流寇大致將部眾分為四等,從上至下依次為:精騎、馬兵、步隊、饑兵。

但是真到了戰陣之上,直麵著漢中軍甲騎的衝鋒,李岩仍然是冇有辦法保持心中平靜。

這個數量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,但是卻是符合實際。

瓦罐子將馬鞭插在腰間的鞓帶之中,臉上的神色更加凝重的數分。

陳望還在曹文詔麾下聽差的時候,軍中便是人手一套盔甲。

最後一等的甲士,顧名思義,指的是帶甲之士。

瓦罐子騎乘著戰馬立在土丘之上,眼神淡漠的看了一眼前方煙塵漫天的“戰場”。

無論是河南的官兵還是陝西的官兵,和漢中軍都冇有辦法去相比。

哪怕是身側周圍全都是全副武裝的甲士,也冇有讓瓦罐子感到多少的安全。

而後在攻陷登封,大會諸將之後,甲士膨脹到了兩千人。

明廷單是應對此前的流寇、建奴就已經是力有不支,捉襟見肘,到時候各地再起動盪,明廷的防線和兜網隻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漏洞和破綻。

在最初的時候,李岩領兵在杞縣起義之時,隻有百十來人有甲。

李岩一直注意著遠方不斷移動的那麵火紅色大纛,而此時李際遇也已經重新趕回了他的身旁,向著他匯報著最新的情況。

李岩麵部表情,眼神保持著漠然,眼眸之中並冇有絲毫的不忍。

而漢中軍的甲騎正如燎原之火一般席捲而來,沿路一切的生靈都被其湧起的耀焰焚燒殆儘。

這其中做出最大的貢獻的,自然是河南巡撫李仙風這個頭號運輸大隊長。

明時佛朗機炮傳入後,廣泛的用於對於蒙古的戰爭之中,用於應對蒙古的騎兵。

攻下開封,所造成的轟動,比起攻下洛陽,還將會更加轟動十倍。

從開封城內被拍出來的使者傳下的軍令,確實是陳望讓高謙裏應外合,配合漢中軍出戰。

開封城中不過數千的老弱殘兵,一戰可定。

但是,真到了臨陣之時,李岩才明白自己之前所有的想法都大錯特錯。

李岩轉過頭,向著大陣的西南方看去。

萬民軍,早已經是今非昔比。

瓦罐子低下了頭,向著己方的軍陣看去。

高名衡冇有放任從鄭州一路奔逃而來的潰兵入城,其實並冇有做錯。

已經佈下。

隻等。

飛鳥來投。

-